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语文的重点课文(需要重点复习的一些……)

1.《山中访友》的作者李汉荣,体裁是散文。采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情感.

2.《*山雨》的体裁是散文,按雨来、雨中、雨后的顺序来写的。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出山雨带来的音韵美、色彩美,表达了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3.《草虫的村落》体裁是散文。作者发挥丰富的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草虫的村落的特征是奇异。

4.《索溪峪的“野”》运用想象和联想来表达独特感受。采用先概括后具体描写的方法,先概括介绍索溪峪“野”的特点后,分山“野”、水“野”、动物“野”、游人“野”四个方面进行具体描写。

第二单元学过的课文中,哪些人,哪些事打动了你?说说理由!

《詹天佑》——我被爱国工程师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事所打动。在当时恶劣的社会环境下,詹天佑临危受命,面对帝国主义者的狂妄自大和对中国人民的极端藐视,为了维护祖国的尊严,他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创造性的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在强烈的爱国精神与科学态度,以及创造才能,提前两年完成铁路竣工。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帝国主义的威风。

《怀念母亲》——我被作者在自己亲身母亲离去时,内心承受巨大痛苦时的情节所打动。作者从小就离开母亲,很少回来,没有很好的帮助母亲分担生活的压力,母亲临终之前都没能看到自己日夜想念的儿子一眼,她带着遗憾与不舍离开这个世界,这使作者内心是多么痛苦,唯有关于母亲的记忆成了作者心灵深处的慰藉。

5《詹天佑》以人名为题,讲了他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按先概括介绍再具体叙述的方法安排材料。按照工程进展顺序,从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来叙述修筑铁路的过程。詹天佑的爱国情怀贯穿全文。文章的中心句是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6《怀念母亲》的作者是季羡林,课文以回忆的形式,开门见山指出作者对两位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借助日记(哥廷根)、散文《寻梦》摘抄的语段,描述在漫长的留学生涯中,对两位母亲的怀念。结尾呼应开头。《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我对这两位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我度过了在欧洲的十一年。)

7《彩色的翅膀》以小昆虫为线索,“我“随小高上岛一路的见闻为顺序展开。交代西瓜不平常的来历运用插叙的叙述方法。结尾点题。(我忽然发现窗玻璃上停着一只蝴蝶,正对着朝阳,扇动着它那对彩色的翅膀。)

8《中华少年》作者是李少白,这是一首朗诵诗。

·演讲稿的特点:

——针对性、可讲性、鼓动性

写演讲稿的步骤:

先(写上适当的称呼);

然后(写演讲的主要内容);

最后(点明主题或发出号召。)

9、《穷人》出自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短篇小说。他还有其他的作品:《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本课的思想内容有两个重点:

(1)表现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2)赞颂富于同情,热心助人的美德。

课文在写作上,通过环境、心理、对话的描写,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课文多处运用省略号,主要作用有

(1)表现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

(2)表示省略递增的次数

(3)表示语意的跳跃

(4)表示说话结结巴巴

10、《别饿坏了那匹马》中“别饿坏了那匹马”这句在文中出现三次:第一次(“我”把马草卖给残疾青年,离开书摊时,青年嘱咐“我”的话。)第二次(青年看见“我”背着马草走向书摊时,吩咐妹妹的话。)第三次(“我”对青年说的话。)

11、《唯一的听众》课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的心理,行动的变化。另一条是老妇人的语言变化。

12《用心灵去倾听》这一题目是对苏珊工作的高度概括与肯定,也点明文章的中心。全文围绕“我”与苏珊的交往过程这条主线展开。课文多处运用了前后照应的手法。

·《绿山墙的安妮》创作于1904年,作者是加拿大作家蒙格玛丽。

13、《只有一个地球》体裁是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文)。

课文中运用说明方法的句子:

打比方——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

列数字——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

作比较——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体裁是演说。本文属于总分总结构。文章的中心句是我们深知: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西雅图——印第安酋长)

这篇文章被誉为有史以来在环境保护方面最动人心弦的演说。大量运用拟人、比喻等表达手法,强烈地表达了印第安人对土地珍惜和热爱,表达了人们对土地无比眷恋的感情。另一方面,体现课文主旨的语句“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反复出现,好处是产生一咏三叹的表达效果,不仅使主题深化,而且强化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16《青山不老》作者是梁衡。点明文章的中心句是青山是不会老的。

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 “另一种东西”表面指老农创造的这片绿洲,实际指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

由所学课文想开去:

——《只有一个地球》课文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如果不顾后果的滥用化学品,可再生资源不但不能再生,还会造成一系列生态灾难。联系到生活中,这些生态灾难就发生在我们周围:水土流失,洪水泛滥,土地沙化……

——《青山不老》想到自己能为环境保护做点什么力所能及的事情:节约每一张纸,不使用白色塑料袋,不乱扔废旧电池,栽种小树苗……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想到谁也没有权利,也不可能拥有对大地的控制权,谁也不能凭借自己的喜好、善恶来对待神圣的大地,来破坏、损伤大地的完整和庄严。只有爱护大地上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才能确保人类生命成长需要的各种自然条件,从而保持生命的延续。

*“竭泽而渔”来源于(历史故事),选自《吕氏春秋》。比喻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

17《少年闰土》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他的作品有:小说集《狂人日记》、《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他被誉为“民族魂”,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本文选自短篇小说《故乡》。课文以人名为题。通过回忆写闰土给“我”讲了雪地捕鸟、海边拾贝、月夜刺猹、潮汛看鱼四件事。刻画了闰土是一个年少健康、机智勇敢、见多识广的农村少年。

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作者周晔,通过回忆谈《水浒传》、笑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四件事,说明鲁迅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本文以空行为标志,共分五段。本文的中心句是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本文采用倒叙,第一段是果—鲁迅先生受到人民的爱戴,后几段是因—鲁迅先生受到爱戴的原因。

《回忆鲁迅先生》作者是萧红,

《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作者是巴金。

19《一面》作者是阿累,六次外貌描写都抓住了鲁迅“瘦”的特点。《毁灭》是苏联作家法捷耶夫写的长篇小说。《铁流》是苏联作家绥拉菲摩维奇写的长篇小说。

20《有的人》作者臧克家,为了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写的一首诗。本诗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读到“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想到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读到“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想到鲁迅先生愿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革命事业的精神。

诗海拾贝

《采薇》选自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 《春夜喜雨》是五言律诗,作者唐代杜甫。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体裁是宋词,作者是宋代的辛弃疾。

《天净沙?秋》体裁元曲,作者元代的白朴。

《太阳的话》和《白桦》体裁是现代诗

作者分别是中国的艾青和俄罗斯的叶赛宁

《我们去看海》《致老鼠》《爸爸的鼾声》体裁是儿童诗。

21《老人与海鸥》前半部分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表现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后部分通过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面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令人震撼的情。

22.《跑进家来的松鼠》写了三件趣事:贮存冬粮;晾晒蘑菇;烟囱垫窝。

23《最后一头战象》作者沈石溪,被称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作品有《第七条猎狗》《狼王梦》《圣火》。这篇课文体裁是动物小说。以时间为序,写了:英雄垂暮、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

25人们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者乐曲高妙。

26《月光曲》作者借这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既表现了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热爱,又表现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才华,同时也告诉人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作者在叙事中进行恰当的联想,使文章的表达更充实、感情更深刻。贝多芬被尊称为“乐圣”

工作室自成立以来,按照区教育局《“名师+”工程三年行动方案》安排以及《名师工作室三年规划》《工作室一年工作计划》开展活动,各项工作进展顺利。现汇报如下:

目前工作有成员共25人,其中,中学语文9人,小学语文16人。成员主要来自四中、五中、陕师大实验中学、杨陵小学、五泉中心校、杨村中心校。成员有示范区级和区级教学能手、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有20年教龄的老教师,还有刚入职的青年老师。

根据成员现状,我们制定了工作室三年规划,一年计划,及工作室各类制度。

6月份至今,我们共开展研修活动10项,既有线上活动,还有线下活动。

1. 建立网络研修和推广平台,开展线上研修交流活动,展示交流研修成果。 我们建立了工作室平台,平台目前主要包括工作动态、活动开展、研修成果、成员专栏、学生专栏等5个栏目。主要展示交流工作室成员研修成果,宣传、报道工作室工作动态,交流分享专家学者教学理论,分享优秀教学成果。目前平台已经推送70多期文章,平均2天一期文章。

2. 参加统编语文教材阅读教学网络研讨会。 6月20日,江苏微教育组织统编语文教材阅读教学网络研讨会,工作室下发通知,成员们积极参与。活动中,我们听取了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特级教师王君《谈境界语文与青春语文等教学主张的意义与实践价值》,云南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周丽蓉《谈自读课文教学兼评<动物笑谈>课例》,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陕西中语会副理事长曹公奇《谈传记阅读教学兼评<列夫·托尔斯泰>课例》等内容。

3. 参加“书香杨凌

读创未来 ” 学习活动。 9月17日,示范区作家协会等机构联合举办了“书香杨凌 读创未来”沙龙活动第二期。活动以工作室导师高凤香老师的散文分享为主题,我们组织部分参与了该项活动,各位成员积极参与学习,对散文的教学和创作有了新的认识。

4. 开展“同备一节课”活动,打造公益优课。 6月28日开始,我们开展了为期两周的“同备一节课”活动,初中老师同备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小学老师同备四年级下册《猫》。我们工作室老师全员参与,并且参照陕西省教学能手讲课程序,限定2小时内撰写完整的教学设计,做到裸备。本项活动目的是为成员搭建交流和展示平台,破冰试水,从基本功入手,了解成员基本情况,展示成员风采,主要为后期工作室开展培训、教研等活动做准备。活动中,成员热情高,涌现出了数篇优秀教学设计。目前,我们共收集评选优秀教学设计17篇,论文、教育叙事、文学作品22篇。我们将陆续在工作室平台分享、交流。

5. 参加杨陵区语文名师工作室中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研讨会。 8月1日,区教研室在第一实验学校召开了杨陵区语文名师工作室中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研讨会。工作室主持人和成员十多人参加了研讨会,主持人蒋卫波对5节示范课进行了点评,并且针对示范课中存在的问题分别对微型课和古诗文教学两方面进行了教学建议和指导。本次研讨会的召开,为语文教师上好微型课进行了积极的尝试,也为语文名师工作室开展教研活动进行了有益地实践和探索,充分发挥了名师工作室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

6. 工作室主持人蒋卫波承担全区课题培训任务。 10月28日下午,区教研室在第二实验中学召开2020年课题培训会。工作室主持人蒋卫波和工作室导师杨峡以《中小学教师如何申报课题》为题对参会老师们进行了专题培训。2020年示范区教育局立项的62项规划课题中,本工作室共承担了2项专项课题,1项一般课题任务。怀着对课题研究的热情,工作室相关成员也参加了本次培训活动。

7. 受邀参加高新小学课题开题会并做专题培训。 11月4日下午,受杨凌高新小学邀请,工作室主持人蒋卫波参加了高新小学2020年示范区课题开题会暨校本课题培训会。开题会上,工作室主持人蒋卫波对三项课题进行了点评指导。开题活动后,蒋卫波老师以《课题研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为题对高新小学全体老师进行了专题培训。

8. 受邀参加高新初级中学课题开题会。 12月29日下午,受杨凌高新初级中学邀请,工作室主持人蒋卫波参加了高新初级中学2020年陕西省第三届基础教育创新型资源建设课题开题会。培训会上他对两个立项课题进行了点评和指导。

9. 开展工作室读书分享活动。 为了加强学习,交流经验,我们工作室建立了读书分享制度,并且于9月初到10月底开展了工作室第一期读书分享活动。本项活动开展至今共收集成员优秀读书分享笔记17篇,我们陆续分期共享在工作室的平台。

10. 开展送教下乡活动。 11月6日,区教研室蒋卫波语文工作室在五泉中心小学组织开展了杨陵区小学语文送教下乡活动。区内各小学教科室主任、部分小学语文教师、五泉小学全体语文教师及蒋卫波语文工作室全体成员等80多人参加了本次活动。本次活动中,蒋卫波语文工作室小学语文老师申敏清展示了五年级语文《小岛》一课,邹治莉展示了四年级语文《爬山虎的脚》一课。

11. 开展送培到学校活动。 结合工作室前期开展的“同备一节课”“同研一节课”以及11朋6日的送教下乡活动,工作室开展了送培下乡活动。本次活动得到了区局领导和教研室领导的支持,区内各小学教科室主任、部分小学语文老师、五泉小学相关老师及蒋卫波语文工作室全体成员等80多人参加了培训活动。活动中工作室导师李小雨和主持人蒋卫波分别以《高效务实,精彩展示——如何上好公开课》和《中小学语文老师教学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为题对参训老师进行了专题培训。本次送培下乡活动是我们工作室践行区教育局“名师+”工程的重要举措,搭建了城乡学校教师联系的桥梁,发挥了名师工作室优质资源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12.积极参与课题研究。 本学期我们工作室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工作,主持人和成员申报申报立项课题共7项。其中主持人和成员主持示范区课题3项均已立项,主持省级规划课题1项立项,主持其它课题1项立项,参与省级、示范区级2项也均已立项,并进入实验阶段。

1. 开展工作室课题开题暨培训会。 2020年的示范区课题,我们工作室共有3项课题立项,我们计划11月到12月间召开工作室课题开题暨培训会,制定课题研究方案,进一步商讨、修改申报资料,细化研究内容,分解研究任务。我们工作室计划邀请工作室导师杨峡老师为我们进行培训指导。

2. 开展一次研讨活动。 “同备一节课”和送教、送培下乡活动结束后,我们计划开展“同研一节课”活动,分析成员提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了解成员基本功现状和个人发展意愿,为后期培训、教研等活动打好基础。

3. 筹备工作室中学语文送教、送培下乡活动。 根据个人意愿,结合工作室实际,我们计划评选两节优质课,集体打磨,并前往第四初级中学或第五初级中学组织开展送教、送培下乡活动。

4. 开展一次听评课活动。 在前期活动的基础上,由主持人、导师、骨干成员组成听评课小组,前往成员所在学校开展1次听评课活动。

1. 组织开展活动存在困难。 一是筹备活动精力和时间不够。主持人和成员基本都是中青年居多,平时大都工作繁忙,筹备活动需要提前精心打磨,需要学习和研究的时间,这却与单位的工作和时间都存在较多冲突。二是不同成员所在学校对成员外出支持程度不同,有些成员参与活动不能得到单位的积极支持。三是全区目前已经有25个工作室,数量较多,开展活动也越来越多,活动若是太多有干扰学校正常教学倾向。

2. 工作室开展的活动形式较单一。 目前线上活动居多,线下实体活动还是有所欠缺。

3. 部分成员参与工作室活动热情不高。 缺乏全区指导性的奖惩措施,单靠工作室并不能有效提高成员的参与热情。

(2)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宰俊轶的头像
    宰俊轶 2025年10月27日

    我是奥斯号的签约作者“宰俊轶”

  • 宰俊轶
    宰俊轶 2025年10月27日

    本文概览:1.《山中访友》的作者李汉荣,体裁是散文。采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情感.2.《*山雨》的体裁是散文,按雨来、雨中、雨后的顺序来写的。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运用...

  • 宰俊轶
    用户102711 2025年10月27日

    文章不错《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语文的重点课文(需要重点复习的一些……)》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奥斯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